“十三五”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加速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根本目标,以“阳光心灵,和谐自我,完善人格,开发潜能”为宗旨,坚持“科学化、技术化、高效化”的理念,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活动体系与工作条件建设,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建章立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与“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出台了《九州官方网站-九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实施细则》《九州官方网站-九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办法》等文件,梳理和修订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制度19项,形成了《制度汇编》。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校级、院级、班级、寝室四级工作网络,建立院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系统培训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整合学生工作者、班导师、任课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大学生心理社团以及家长的综合力量与资源,形成了心理教育合力。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普查机制、心理危机动态监控与跟踪服务制度,充分发挥课任教师、公寓辅导员、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同学的信息反馈作用,将危机预防工作深化到每个学院、每所公寓、每个班级、每个寝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重视课程教学,构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个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一个中心”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必修课,《应用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团体心理行为训练》《体验式团体沙盘技术》等6门课程为选修课的健康教育课程模块,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覆盖。“两个体系”即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除课堂的理论教学外,还为学生提供了16学时的心理行为训练与团体沙盘体验课程。“三个结合”即形成线上线下,课内与课外、他育与自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的精品在线课程《揭开潜意识心理的奥秘》吸引15所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4万多名报名学习。积极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共获得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3人次,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搭建平台载体,不断推进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坚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心理文化节”为载体,搭建“活动型”提升平台;以“朋辈辅导班”为载体,搭建“技术型”提升平台;以“心理成长小组”为载体,搭建“互助型”提升平台;以“公益活动”为载体,搭建“实践型”提升平台;以“网络交流”为载体,搭建“互动型”提升平台,建设了“五类”学习载体,搭建了“五种”提升平台,不断推进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每年举行心理文化节,举行5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班,每年服务人数达4000多人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4000余人,年浏览量4万余次。
强化设施与技术,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校领导多次亲临心理教育发展中心,指导心理教育环境建设工作,支持软硬件设施建设。五年来,购进先进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危机管理系统软件,购置体感音乐放松训练系统、便携式脑波仪与全彩脑波心理灯等先进的心理设备,建设团体沙盘与个体沙盘室,形成了团体咨询、个体咨询、线上咨询的全方位咨询模式。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五年来,专兼职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培训班达150多人次,每年为4000多人次大学生提供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
发挥社会职能,赢得广泛赞誉和丰硕成果。充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过去五年,为旅顺口区干部、省内外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及培训班共30多场,累计课时达200多学时,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重视心理健康教科研究,完成教改立项2项,完成视频公开课建设1项,心理健康教室教师在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3次;在辽宁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中,获二等奖1次、优秀组织奖1次。科研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有所突破,发表核心期刊3篇,省级课题立项1项,省级课题结项2项,横向课题11项;中心被评为2014-2018年度大连市心理咨询工作先进机构,2013-2017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心理教育发展中心供稿)